第974章 包拯面对的选择题(1 / 2)

北颂 圣诞稻草人 3921 字 2个月前

“不太好收敛,让吕夷简不再纳人入青塘的话,吕夷简估计会骂娘。他在青塘守了两年,吹了两年冷风,好不容易可以动手吸纳人了,他绝对不愿意错过。”

寇季直言。

赵祯沉声道:“可是再让他这么乱来下去,李公恐怕真的要提刀入青塘了。”

河西的一切都是李迪的心血,吕夷简如今在抽李迪的血,李迪真的敢提着刀跟他干一场。

寇季沉吟着道:“其实青塘如今已经有了根基,再继续从外面吸纳人,已经没必要了。吕夷简完全可以效仿李公旧事。”

赵祯眉头一挑,有些不敢相信的道:“你是说……”

寇季点点头道:“如今朱能、李昭亮、元山都在域外征战,手里必然有数量庞大的俘虏。只要吕夷简派人去交涉一下,用一些牛羊,或者粮食换取一些女俘虏,还是能轻而易举做到的。”

赵祯脸上的神情一僵,喃喃道:“朕当初说过,我大宋百姓若是没妻子的话,朕就派人出去给他们抢。

朕从没想过成真。”

寇季笑着道:“总归是我大宋百姓占便宜。”

赵祯苦笑着道:“朕没那么厚的脸皮。”

寇季笑道:“让李迪私底下去跟吕夷简说一下,然后官家再派人去帮着吕夷简跟元山、朱能、李昭亮三人交涉一下。

臣回头让鸿胪寺的人去跟黑汗国的人交涉一下。

相信他们愿意用那些女俘虏跟我们换取粮食。”

赵祯叹气道:“朕总觉得难以启齿。”

寇季哈哈笑道:“我们不要说的那么明显,让吕夷简私底下派人去挑破此事就好。”

赵祯迟疑了一下道:“鸿胪寺的人就不要用了吧?咱们私底下派人去交涉一番。这种事情说出去真的不光彩。

后世人著史,提到此事,还不知道将你我二人描绘成什么样子。”

寇季点头道:“那就依照官家说的办。”

赵祯也跟着点了点头道:“事不宜迟,你下去准备文书。朕下旨呵斥一番吕夷简,让吕夷简不得再吸纳大宋百姓。

不然再让吕夷简这么闹下去,举国上下的地方官恐怕都要有怨言了。”

寇季起身,拱了拱手,离开了皇宫。

赵祯吩咐陈琳召来了中书舍人草拟诏书。

寇季坐着马车匆匆赶回府以后,准备去书房写信,只是走到了书房门口,就看到了两个人影站在书房不远处。

也不说话,像是个木头。

仔细一瞧。

是包拯和赵絮。

包拯在江宁府的差事处理的很圆满,因此被调回了汴京城,出任刑部左侍郎。

原刑部左侍郎被调任到了礼部,出任礼部左侍郎。

包拯回到了汴京城,自然要像是苏洵一般,赶到寇府拜会寇季。

只是他没见到寇季,倒是先见到了赵絮。

以往跟赵絮通信的时候,包拯的话说不完。

如今见到了赵絮,包拯反而说不出话。

寇季站在一旁,看了许久,见两人迟迟不肯开口,忍不住走到了二人不远处,调侃道:“你们在向我展示什么叫做相敬如宾吗?”

寇季的话惊醒了赵絮和包拯。

赵絮恶狠狠的瞪了寇季一眼跑开了。

包拯站在原地苦笑道:“先生,以您的身份,调侃学生,是不是不太合适?”

寇季笑着道:“怎么,被江宁府百姓赞为包阎王的包拯,也学会羞涩了?”

包拯哭笑不得的道:“学生没有。阎王之名也非学生所爱,是那些江宁府的豪门大户强加在学生头上的。”

寇季笑道:“只因为你差点将江宁府的豪门大户斩干净了,是不是?”

包拯脸色一正,道:“豪门大户,大多为富不仁。江宁府的豪门大户,更是喜欢奢靡之风,他们中间一些人将折磨女子当成了雅事。

秦淮河上的那些女子被他们纳入府以后,残忍的折辱致死。

更有甚者喜欢用美人灯。”

寇季目光一冷,“人烛?”

包拯郑重的点头,“民间也有人称其为点天灯。”

寇季冷声道:“如此灭绝人性的行为也敢做,抄家灭门也不为过。”

包拯点头道:“学生不仅见过人烛,还见过殉井,就是将女子折辱致死以后,投入到井中。

还有一些追求长生之道,以小儿心炼丹做药。

学生见如此惨剧,下手自然狠辣了一些。”

寇季毫不犹豫的道:“应该的!”

似这种为了一己之私,造出灭绝人性的惨案的,确实该下狠手收拾。

寇季沉声道:“以后我会考虑派一些酷吏去江宁府。明明是读书人最多的地方,明明应该是最明事理、最通礼法的地方。

居然会有如此灭绝人性的行为出现。”

包拯直言道:“大部分读书人还是知书达理的。只有一些腐儒,还有一些豪门大户的主事,过于残忍。”

寇季点了点头,“此事我会去公文叮嘱你的继任者。”

包拯抱拳道:“学生替江宁府的百姓谢过先生。”

寇季摆手道:“我是大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为江宁府百姓着想,是我应该做的。”

说完这话,寇季盯着包拯道:“说说你和赵絮的事情吧。”

包拯干巴巴笑道:“学生跟公主殿下能有什么事……”

寇季哼了一声,“你觉得有卉儿跟着赵絮,你和赵絮之间的事情能瞒得住我?”

包拯迟疑了一下,低声道:“学生出身寒门……”

“在庐州肥东,你包家也是有名的大户,有良田三千四百二十七亩。你爹故去以后,你分得良田六百八十三亩,庐州州城内的铺面两间。

你将两间铺面分别分给了你的兄长以后,手里还余下六百八十三亩良田。

如今都是你长嫂在雇人照料。

我说的可对?”

寇季不等包拯把话说完,就言辞灼灼的喝问。

包拯苦笑了一声,道:“比起公主,学生那点家业,跟寒门有什么区别。”

寇季沉吟了一下,点头赞同道:“那倒也是……”

说完这话,寇季狐疑的看着包拯道:“可我记得你不是一个在意身份的人。再说了,你是我大宋诸多知府当中,为数不多的年轻人。

你足以配得上一位公主。”

包拯坦言道:“跟着学生会过苦日子的。”

包拯这个理由很强大,寇季愣是没办法反驳。

一个年入近一万六千贯的人,花费在自己身上的不足一百贯,剩下的一万五千九百多贯全部贴补给了各地的蒙学。

如此做派,那个女子跟了他,都得过穷日子。

寇季叹了一口气道:“你就不能对自己好一点?帮助百姓的办法有很多,没必要苦了自己。”

包拯肃穆的道:“学生拿到的每一文钱,都是民脂民膏,不敢轻易耗费。唯有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,学生才能觉得心安。”

寇季疑问道:“所以为了百姓,你可以放弃自己的婚姻吗?”

包拯神情一僵,陷入到了沉默中。

寇季继续道:“赵絮虽然喜欢玩闹了一些,但却是一个好女子。你时时跟她通信,经久不绝,想必心中也有她。

既然心中有她,就不该放弃。”

包拯咬牙道:“可学生也放不下百姓。”

寇季盯着包拯,认真的道:“为官清廉,不是说将日子过的苦哈哈的。为官清廉是说不伸手拿百姓的钱,不伸手拿国库的钱。

你若怜惜百姓,应该想办法让治下的百姓富裕起来,而不是说用自己那点俸禄去贴补他们。

对我大宋数千万百姓而言,你那点俸禄只是杯水车薪。

所以授一人千金,不如授予万人博千金技。

俸禄是朝廷发给你的工钱、是你为朝廷做事的报酬,所以你应该心安理得的拿着。

也可以心安理得的去花销。”

包拯沉声道:“学生力薄,但学生能救一人是一人。”

寇季皱眉道:“小医医人,大医医国。你如今坐在大医的位置上,坐着小医的事情。

你先生我家财万贯,甚至说万贯已经不足以形容。

如此财富,我却从没有送给穷苦人。

为何?

是我贪财吗?

不是。

你先生我若是放开了贪,给我送钱的人能从此处排到辽地去。

我之所以不将自己的钱财分出去,就是因为我觉得不该分。

因为我手里的每一份都是我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,而非巧取豪夺来的。

我更不会把钱给那些穷苦人。

因为我不想养成他们伸手要钱的习惯。

我想让他们垂下手学会自己去赚钱。

如此一来,他们不仅能解决温饱,还能学会什么是尊严。

若是我一味的给他们钱,养成了他们的习惯,那他们就会彻底失去尊严。

一些人在失去尊严的同时,还会变成习惯向人要钱的乞丐。

所以治理百姓、怜悯百姓的法子,是不断的创造机会,让百姓去赚钱,让百姓通过自己的双手富裕起来。

而不是将东西无偿的给他们,让他们混吃等死。

那是在害他们。

朝廷以前赈灾,不是直接将粮食给百姓,让百姓一边喝着粥,一边虚耗光阴,就是将百姓一股脑的塞进厢军当中。

现在呢?

以工代赈。

告诉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拿赈灾的粮食。

他们在灾后不仅能重建自己的家园,还能维护自己的尊严。

更重要的是,以工代赈的时候,死去的百姓,远比以前要少。”

包拯听完了寇季一席话,陷入到了沉默。